回顧讀中學那會,總是特別偏愛世界史。19世紀的列強奮進創(chuàng)新,反觀近代中國幾乎全是失敗和屈辱,每當國人回首這段歷史總難免哀婉嘆息。如今作為崛起大國的我們,是不是應該以豁達的強者胸襟來重新審視這個黑暗的世紀呢?時光如梭來到當下,我們也應該重新定義讀博這件事。誠然看到很多人在面對讀博這件事的境遇不同,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輕松完勝,有的人走過了相當漫長而艱辛的路才見到曙光。其實,讀博并不完全是苦深難重,冗長不休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讀博也有另一番體驗,你會在學習中體味人生,重新審視自己找到合適的定位,明白經(jīng)歷本身才是最大的財富。
穿過幽暗的歲月才發(fā)覺腳下的路
我是在2015年7月中下旬來到旦旦的,這個時節(jié)大概是魔都最熱的,高溫高濕對于一個從小生長在凜冽寒風中的北方漢子來說還真有些吃不消,不過故事發(fā)展到后來還好,事實證明北方漢子也能抵擋南方的細雨纏綿。剛來到實驗室就接手課題,導師的安排讓我一刻都沒浪費,時間緊迫的程度超出我想象。因為是一個新的學習方向(與碩士不同),剛開始對課題的理解是一頭霧水,那段時間最大的情緒就是焦慮。最甚的是由于學業(yè)壓力的瞬間膨脹,讀博的前兩個月對我來說是黑色的,一張黑色的毯子幾乎遮住了我的眼睛。后來意識到這是過渡階段,一定得挺過去,開始自我鼓勵,慢慢的終于跨過了這道坎。很多事情經(jīng)歷過后才如夢方醒,生命中不同的旅程都應該是恩賜,這一切可能要用盡畢生去感知。每個人身體里都有一個相反的自己,那是一個不敢嘗試和貪圖安逸的自己。勇往直前是一種智慧,只有對于新事物新階段不畏懼,克服懦弱才能逐漸的蛻變。
迷惘與堅定交織讓我誠實的面對自己
記得年紀還輕仰望夜空時,總覺得自己是最耀眼的那顆星,隨著慢慢長大,這種意識越來越淡越來越薄。也許和我一樣,你也曾有不平凡的心,也有很多渴望,現(xiàn)在想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一切都很平常。讀博也可能是一個實現(xiàn)自我認知、誠實面對自己的過程:承認自己很平凡,直面自己的不甘平凡。讀博的過程充滿著迷惘和堅定,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否定,兩者在你的思想中不停博弈,中間也伴隨很多自我認知的發(fā)生,某個瞬間你會突然意識到這是自己突破不了的極限,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有瓶頸,這不是消極逃避或是自甘墮落。春節(jié)期間和老爸聊起人生,他們這一代人錯過十年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命運中摻雜著太多的隨機成分,把握在自己手里的分量太輕,也難怪他特別相信宿命論;蛟S個人確實很難抵擋時代大潮的擺渡,還沒開始在生命中尋覓便不知所蹤,但有一條路是對的,那就是努力變好,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做自己。平凡而不平庸,與你共勉。
請相信所有的路都不會白走,所有的汗都不會白流,堅持是一種無畏的力量。在旦旦,我會繼續(xù)用文字記錄這段刻苦銘心的歲月,而生活終將美好!
(黃旭)在讀博中體會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