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Barbara Gastel 協(xié)調美國德克薩斯 AM 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 科學與科技新聞碩士課程。她在學術寫作培訓和科學溝通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曾出版過三本著作:
Presenting Science to the Public
Te ...
Barbara Gastel 協(xié)調美國德克薩斯 AM 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 科學與科技新聞碩士課程。她在學術寫作培訓和科學溝通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曾出版過三本著作:
Presenting Science to the Public
Teaching Science: A Guide for College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Instructors
Health Writer's Handbook 根據您對科學溝通的經驗,如果請你分享科學寫作的黃金規(guī)則,那會是什么?
首先,讓我確定我們說的“科學寫作”意義相同。就我涉及的工作范圍,“科學寫作(science writing)”指的是撰寫科學給非技術性讀者(例如流行雜志里的文章),而“科研寫作(scientific writing)”是指科學家對科學家的寫作(例如學術期刊文章或基金申請書)。科學寫作方面(針對非技術讀者),黃金守則絕大局部是我前面回答第九個問題時提到的幾點。另一個基本的守則是仔細斟酌開頭,與讀者有所連結并讓他們有參與感,因為如果你一開始就失去讀者的話,文章后面的質量怎么樣也不重要了。 科研人員在撰寫投稿期刊的論文時常犯的錯誤有哪些?要怎么避免這些常見錯誤?
說一下常見的兩個誤區(qū)。
第一個是,沒有依照期刊的規(guī)定做。我建議在開始起草論文前就去看期刊的規(guī)定(然后把要記住的重要的點標示出來),在準備草稿的時候將期刊規(guī)定放在一旁隨時參考,在投稿前最后檢查這些規(guī)定;ㄔ谧袷匾(guī)定的時間可以節(jié)省之后的審稿和發(fā)表程序,也可以展示給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看作者很專業(yè)、注意細節(jié)并且方便共事。
另外一個常見誤區(qū)是認為“好的”寫作人員可以一氣呵成寫出達到發(fā)表水平的論文。科研寫作是個困難的工作,或許大局部是因為這需要仔細思考,而投稿期刊的論文一般需要好幾個草稿才能達到它的潛力?蒲腥藛T應該要接受這個事實,而不是因為初稿缺乏以發(fā)表而感覺自卑。我建議科研人員要做好準備有好幾輪的修改。了解到需要修改是正常的可以幫助一些作者克服寫作瓶頸:知道初稿再怎么糟糕都沒有關系,只要最終版本是好的就可以了,可以放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