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作品中,要描寫一個人,面部特征和面部表情一般是必不可少的。一張臉雖沒多大,要描述的細節(jié)可是不少:額頭、眉毛、眼睛和眼神、嘴巴、鼻子、臉色、皺紋,等等。當然,在這方面,不管費多少筆墨,關(guān)注多少細節(jié),都沒問題,都不會犯錯誤。 如果如此描寫別的部位,比如胸部或私處,顯然不行,那就是色情了。所謂色情,就是能直接引發(fā)交配欲望的東西。那么,一張臉是否也有類似的作用呢?如果有,是否可以認為臉,作為一個整體,也是一個性器官? 是或不是,與我們通常對性器官的理解有關(guān)系。 拿孔雀做個類比。雄孔雀必然需要一個光鮮亮麗巨大無比的尾巴才能引起雌性的興趣,如果土里土氣,肯定不行。這個大尾巴,是不是個性器官,只是個概念問題,它的確是性選擇過程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個體的普遍喜好造就了這個大尾巴。 鳥類多靠視覺刺激選擇配偶,這個選擇也不一定即可就導致交配。比如,一對鳥情侶,訂婚后要經(jīng)過漫長的飛行儀式,或者先完成繁瑣的筑巢工作,最后才交配、產(chǎn)卵、育雛。這個結(jié)果的決定因素,可能只是一身羽裝的某個特定的部位。 同樣,人類中的一對情侶,經(jīng)過類似的漫長過程,最終決定結(jié)婚并生兒育女,其最初的決定性因素也可能只是一張臉或兩張臉。當然,許多性犯罪的原因也是一張臉:長得好看。 和鳥一樣,人的臉長得什么樣,不完全是自然選擇的作用:一張臉或晶瑩剔透,或面若桃花,對生存有什么好處?單從自然條件看,這樣稚嫩的皮膚肯定是有壞處的,就像孔雀的尾巴是“殘疾”的。毫無疑問,人類的面部特征也是性選擇的結(jié)果。 性選擇,從進化過程看,就是對異性某些特征的選擇,并由此導致生殖能力的差異;這種差異最終導致某些特征的強化以致夸張。對于選擇的一方或雙方而言,其偏好是有基礎(chǔ)的,這個基礎(chǔ)就是后代的數(shù)量及其競爭力:能生育更多的后代,或者能養(yǎng)育出更優(yōu)秀的后代。 回到臉和胸的比較。臉代表著異性的“質(zhì)量”,這不用多說,許多人是靠臉吃飯。長得好,就能生出漂亮的后代,這就是質(zhì)量。當然,這質(zhì)量有更多的含義,更深刻的生物學基礎(chǔ);否則,人們怎么會對一張臉如此癡迷? 女子的胸是哺乳工具,也是為了后代的。某種程度上,也決定著后代的質(zhì)量:如果嬰兒期總是吃不飽,先天不足,從小就處于劣勢,長大了怎么去競爭?這點對男孩就很重要。 當然,明擺著,臉和胸不同,胸屬于“身材”方面的指標。身材代表著雌性的“狀態(tài)”,即交配、妊娠和哺乳的狀態(tài)。常識是這樣;科學研究也說明,“質(zhì)量”和“狀態(tài)”在選擇動機方面有明顯差別:相對來講,雄性再選擇短期或臨時交配關(guān)系時,更注重“狀態(tài)”,而選擇長期配偶關(guān)系時,則更注重“質(zhì)量”。這容易理解,短期關(guān)系實際生殖的概率不高,雌性的生殖狀態(tài)很重要。 這樣的區(qū)分不是絕對的。臉上的特征,面部表情,也能體現(xiàn)出類似的意義。猩紅的或樸素的嘴唇,脈脈含情或輕佻的眼神,意義自然是不一樣的,不用多描述,雙方都能理會其中的含義。 在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臉上體現(xiàn)不只是“質(zhì)量”,也有年齡。沒有普遍的化妝術(shù),年齡可以隱瞞,臉上寫的年齡就像樹木的年齡一樣清晰,這是雌性臉面童化的進化力量。人類,特別是雌性的臉常常如花似玉,因為這樣的臉更容易吸引異性,誘導雄性的投入。 一張臉不是靜態(tài)的,能表達無數(shù)的情感。一個微笑,一個淺淺的酒窩,難道,這也與生殖有關(guān)?有關(guān)系。不管是靜態(tài)的結(jié)構(gòu)特征,還是動態(tài)的行為特征,只要是異性偏好的,都或多或少與性選擇有關(guān),與生殖有關(guān)。一個溫柔的母親,是不是更有利于養(yǎng)育后代?毫無疑問。此類偏好,從進化功能看,與哺乳能力一樣。 俗話說,女人如花;ㄊ鞘裁,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開花的季節(jié),就是植物的繁殖季。如花似玉的年齡,也是女人生育能力的高峰期。從進化關(guān)系看,植物真正的生殖器官是雄蕊和雌蕊,漂亮的花冠是葉子特化而來,與生殖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植物沒有眼睛,但昆蟲有,美麗的花朵能招蜂引蝶。 從進化角度看,植物的花朵也是性選擇的結(jié)果。植物個體之間也有競爭,花朵不夠鮮艷,沒有競爭力,生殖能力自然不行,就會逐漸被淘汰。只不過,這個選擇過程是通過昆蟲來實現(xiàn)的。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結(jié)果。一個不重要的結(jié)果是,人和蟲子似乎有同樣的審美觀,求偶過程常常就會用到鮮花。 這樣的理解與事實總有點出入,花朵的作用僅僅是為生殖器官所在地提供一個顯眼的標志,容易識別。大自然常有如詩如畫的風景,那只是遠觀,局部常常是灰暗而粗糙。在綠色之外合成一些明顯的標志,這些標志必然需要有別于周圍環(huán)境:柔嫩、細膩、鮮艷。如果植物選擇在黃昏之后開花,這些特征就無效了,只需要純粹的白色,比如葫蘆。 所以,女人花和植物的花還是有別,白里透紅,不只是為了表示與眾不同,含有更多的信息。 雄性的臉也很重要。有人調(diào)侃說,女人的黃金年齡很短,只有幾年;男人的則更短,大概只在18歲左右,此時長得帥就有人喜歡;到了30歲,只要沒錢,就很少有人喜歡了。雖是憤世嫉俗玩笑,卻也道出了性選擇的真理:雄性的魅力來自于其競爭力,具體在臉上,有吸引力的特征也主要體現(xiàn)在競爭性和攻擊性能力:比如眉毛、胡須、下巴、堅毅的表情,等等。這也是性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相同性別個體間的競爭常常進化出一下奇形怪狀或很夸張的東西,雄孔雀的大尾巴、食草動物的巨大犄角,有雌性在選擇著,同時也是同性競爭的結(jié)果。雄孔雀不用尾巴扇對手的耳光,而犄角常常是用來實戰(zhàn)的。 雄性不用嘴巴咬人,也不用鐵頭功撞人,但一副兇惡或嚴峻的面孔就能威懾對手,其原理都是實實在在的物理學原理,還需要細致的分解。 要說臉是一個性器官,有點嘩眾取寵。您可能要反問,是不是整個人體都是一個性器官?對于有性生殖的高等動物,似乎也不過分吧:喜歡一個人,就喜歡其全身。從生物進化的視角看,也有道理。任何生物性狀都是為了生存和生殖服務(wù);生存,也只是生殖的手段。 作者:姜永進 臉、性選擇與性器官 | 責任編輯: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