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是細胞骨架重要組成局部,在細胞分裂、細胞遷移和細胞極性建立過程中發(fā)揮重要功能。動物細胞中存在兩種微管,即中心體微管和非中心體微管。但非中心體微管形成的機制,目前存在多種假說,其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學習所孟文翔學習組針對上皮細胞中形成非中心體微管的“錨定-釋放”模型進行了深入學習。利用細胞生物學以及活細胞成像技術(shù)詳細學習了中心體處Nezha/CAMSAP3與 katanin p60的動態(tài)性變化及其與微管釋放的關(guān)系,以及Nezha/CAMSAP3與katanin p60的敲降對微管釋放過程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中心體處,Nezha/CAMSAP3的聚集依賴于馬達分子dynein的活性,Nezha/CAMSAP3和katanin p60共同促進微管的釋放。這些實驗證據(jù)表明中心體微管釋放是上皮細胞中非中心體微管的重要來源之一。進一步學習表明在上皮細胞中,微管的排布依賴于上述調(diào)節(jié)機制。該學習為非中心體微管形成機制的探討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該學習于5月15日發(fā)表于Journal of Cell Science(DOI: 10.1242/jcs.198010),題目為CAMSAP3 Accumulates in the Pericentrosomal Area and Accompanies Microtubules Release from the Centrosome via Katanin。孟文翔學習組已畢業(yè)博士學習生董叢叢為本文的第一作者。日本理化學習所Masatoshi Takeichi教授實驗室在數(shù)據(jù)分析中提供了重要幫助,該學習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和中科院“百人計劃”及重點部署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