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yī)學中心及中科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教授瞿昆課題組聯(lián)合美國斯坦福大學Howard Chang實驗室,首次揭示了T細胞淋巴瘤(CTCL)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該學習成果以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of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and dynamic response to HDAC inhibitors 為題發(fā)表在6月15日的國際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上。 基因調控是一個遺傳和表觀遺傳修飾共同作用的復雜系統(tǒng),對患者的表觀遺傳基因組的深入學習對于在分子層次了解許多疾病的致病機理、優(yōu)化診斷和治療方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論文作者以人類 T 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為學習對象,利用一種名為ATAC-seq 的新技術學習CTCL患者個性化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及其對藥物敏感性的決定性作用。 CTCL是一種由T淋巴細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的較為罕見的復雜性疾病,晚期的CTCL如Sézary綜合癥,癌細胞可以轉移至血液,導致T細胞白血病,是一種非常致命的疾病。論文作者通過流式分離正常人和患者新鮮血液中的CD4+ T細胞,利用ATAC-seq技術快速檢測正常人和患者血液中微量活體T淋巴細胞的染色質開放位點,整合各類組學數(shù)據(jù)和生物信息分析技術,深度解析CTCL表觀遺傳指紋,構建CTCL腫瘤特異性、患者特異性和細胞特異性基因調控網(wǎng)絡。作者還通過追蹤患者在組蛋白脫乙酰酶抑制劑(HDACi)抗癌藥物治療過程中各個時間點的表觀遺傳狀態(tài),在時間尺度上深入學習表觀遺傳基因組和關鍵性轉錄因子對患者藥物敏感性的動態(tài)調控機制,并準確預測患者對HDACi抗癌藥物的敏感性。該論文是首個實時構建癌癥個性化表觀遺傳調控網(wǎng)絡的工作,一方面為學習其他疾病的個性化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建立了模板,另一方面為患者的精準醫(yī)療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因此對推動精準醫(yī)療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 瞿昆為該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大為第一單位。實驗室本科生靳永昊、實驗員金晨也參與了該項工作。該學習得到了中組部、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和中國科大的經(jīng)費支持。中國科大等首次揭示T細胞淋巴瘤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 責任編輯: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