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兇猛 請勿靠近”,這幾個字您在逛動物園的時候注意過沒有?看到它,您是提高了警惕,還是熟視無睹?
全國的動物園都會懸掛這樣的告示牌,即使是在發(fā)達國家,在世界上最先進和最優(yōu)秀的動物園,在平均人口素質(zhì)最高的地方,也一定要懸掛,因為這是動物園必須要盡到的職責。這些職責包括建設安全的籠舍,建立圍欄、圍墻或是電網(wǎng),樹立警示或告示標志,健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事后妥善處理等。簡單地說,就是動物不能逃出來,動物不能傷人,動物還要在動物園里生活得盡可能地好。
全國的動物園針對合情合理的動物福利(注意,這里不是極端的動物權(quán)利)尚未做得很好,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但是動物園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底線——動物不能逃出來,更不能傷人。我考察過國內(nèi)外很多動物園,有些動物園的籠舍的確很爛很破,里面的動物或許面黃肌瘦,或許萎靡不振,或許臟亂不堪,或許惡臭熏天,但是籠子是牢固的,猛獸是跑不出來的。
我相信,除了極少數(shù)個例,動物園飼養(yǎng)員的責任心都很強,這是我所認識的這個群體的整體素質(zhì)和我對他們的整體印象。我曾經(jīng)見到一些飼養(yǎng)員,他們的精神高度緊張,很多人都有強迫癥,有的飼養(yǎng)員甚至每年要拽壞幾十把鎖,就是要反反復復檢查有沒有鎖好籠舍。他們真的害怕老虎、獅子跑出來。在中國,從有第一個動物園——萬牲園(北京動物園的前身)以來,即使兇猛的大型食肉類動物也從未有過從籠舍里逃逸出來的記錄——除非飼養(yǎng)員操作失誤,把猛獸“放出來”。
所以,只要正常地參觀,做到不去“靠近”,游客一定會是安全的。但是,動物園也許低估了游客的能力和水平,預料不到的意外總會出現(xiàn)。近些年來,在國內(nèi)外動物園里動物傷人的事故屢見不鮮。
既然總有特例,無論是游客的特例,還是飼養(yǎng)員誤操作的特例,從可能性來說,人與動物園的兇猛動物還是會有直接接觸的機會。那么,如何應對兇猛動物與人類的直接接觸呢?這是一些現(xiàn)在更應該普及的科學知識。
就拿人進入老虎、獅子的活動場所來說,首先必須鎮(zhèn)靜,絕對不能逃跑!不論人或動物,在大型食肉類動物面前逃跑,非常容易引起它們的捕殺欲望,猛獸會認為你是它的獵物。所以,無論是野外還是動物園里的虎豹豺狼,抑或是您可能接觸到的烈性犬,千萬記住,不能扭頭就跑。我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畫面,有些小朋友走在馬路上,見到流浪狗或者有主人的小狗會緊張,當狗臨近他們的時候,孩子會更加恐懼,第一反應就是跑幾步,接著小狗就會追上去或者沖他們亂吠,這時孩子會更害怕,或許跑得更快。如果遇到的是藏獒,后果不堪設想。改變這些害怕的心理的確很難,但我們只能不斷地說、反復地強調(diào):不要跑!不要跑!不要跑!
不要跑,并不是說就要癱軟到地上,坐著、蹲著、趴著,這些動作一樣也不可取。特別要切記的是,遇到熊更不能裝死,裝死只能死得更快。在大型貓科動物面前,尤其要直面它們,站直了別趴下。一定要正臉看著它們,舉起雙手,表示你很高大和威猛。在自然界,許多弱小的動物遇到捕食者都會使用這一招,比如蟾蜍遇到蛇會鼓脹起身體,貓頭鷹遇到狐貍或者其他進攻者會把翅膀展開,把羽毛起來。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雄孔雀開屏并不僅僅為了向雌性炫耀,它們遇到危險也會這樣,以顯示自己的碩大。
所以如果在你的周圍,有其他物體可以使你看起來更粗壯、更高大、更威猛的話,那一定要迅速抄起家伙來護體。
但我們發(fā)現(xiàn),老虎、獅子襲擊人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剎那,人根本沒有看到它們就已經(jīng)被咬住了。這時候確實兇多吉少,但此時此刻“裝死”是有效的。對于這些捕食者來說,獵物越掙脫越反抗,它們使的咬合力就會越大,目的就是盡可能快地讓獵物窒息。不掙扎意味著獵物已經(jīng)死亡,老虎、獅子反而可能松口,把獵物扔在地上,甚至并不吃。同樣的道理,人一旦被猛獸咬住,也不要再去反抗,因為反抗也是無濟于事的,“裝死”還可以贏得救援時間。
動物園本身也應有應急預案,并不是在游客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直接射殺老虎獅子了事。我們不得不說動物園在展覽野生動物方面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游客在參觀的過程中更應遵守有關管理規(guī)定,提高自我保護自我防范意識。希望悲劇不要重演,希望人們多了解一些動物的行為學知識,與動物可以安全地接觸,做到相安無事。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真正和諧。
。ㄗ髡撸簭垊糯T,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