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醫(yī)系蔡建明教授及課題組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M0MjA1OQ==&mid=2650107528&idx=1&sn=0b06b0947ca93aacbc8b5817417887d0&scene=23&srcid=0821Ru3cSrK95DkfutELdqDh#rd
4月18日,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召開。海醫(yī)系蔡建明教授課題組團隊(高福、李百龍、劉聰、崔建國等)的研究成果“電離輻射危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獲得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市長楊雄及有關領導參加了獎勵大會,并給獲獎同志頒發(fā)了榮譽證書。
本項目在4760萬元研究經(jīng)費資助下,攻克了電離輻射危害防治領域尚未解決的多個重大問題。創(chuàng)建了一批新技術、新理論;發(fā)表78篇SCI論文;獲得8項國家專利;制定4項輻射防護相關標準。分子氫預防輻射技術在輻射場所以及醫(yī)學救援人員中應用,很受歡迎;核應急醫(yī)學救援新技術應用于世博會等重大事件醫(yī)學保障,并成功用于300多名日本核事故回國人員醫(yī)學處置,得到市政府表彰;造血干細胞回巢新理論治療技術在10多家醫(yī)院應用;4項標準在全國和上海市推廣;放射衛(wèi)生防護新技術使7800余名受檢者、每年12000多放射職業(yè)體檢人員受益。分子氫輻射防護被 Free RadicalRes雜志選為封面論文;TLR9治療重癥放射損傷被美國輻射研究協(xié)會主席Tom.K等著名學者贊譽為“令人鼓舞的研究發(fā)現(xiàn)”;輻射旁效應論文被評審人認為“引領了輻射旁效應分子機理研究”,受到BBC、CNN等報道,被美國BioMedLib搜索引擎列為本領域十佳論文之首;近年來發(fā)表的SCI論文被引總次數(shù)已逾1094次。
特向蔡建明教授及課題組表示衷心的祝賀!
但是,單從論文產(chǎn)出來看--4760萬元/78篇SCI論文=61萬元/篇SCI論文,成本是否太高了?因為,61萬元基本上相當于一個國自科項目經(jīng)費了!
從上面的例證可見,僅使用論文作為考核科學研究成果的指標肯定是不恰當?shù)摹?/font>
從而,又引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如何評價研究成果與成本是否合理與科學的問題。因為,科學研究雖然容許失敗,但是也不能隨意浪費納稅人上繳的國家財富。
因此,希望大家出謀獻策和批評指正,為不斷提升我國的科學研究水平與科學研究成果質量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研究成果與成本是否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