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諾獎評獎時,中國科研又一次與諾獎擦身而過(去年屠呦呦獲諾獎,她好像也沒有任何頭銜和人才計劃),這個俱樂部好像沒你的事!
中國的科研都在玩虛的:論文、項目、獎項、頭銜;論文的篇數(shù)、級別、影響因子、引用次數(shù);人才計劃的級別……這些都是虛的!論文實際上還不能算作是成果,論文毫無疑問需要寫,但它只能算作是同行之間的交流工具。更可笑的,論文剛發(fā)表就有迷們叫囂是諾獎級別成果!再嚴格的論文同行評審,也不能保證它的實效性和真實性,它的價值只有日后去驗證。而恰恰是論文才衍生出項目、獎項、頭銜……,層層堆疊,自娛自樂地導演著一級比一級高的神話。而這些有用嗎?如此能產(chǎn)生真正的科研成果嗎?
中國的科研精力都用到各種申請和報獎去了:項目申請、獎項申請、頭銜申請、重點實驗室申請、重點學科申請……,耗費大量的精力去玩文字游戲和包裝,自賣自唱,都在為發(fā)論文而戰(zhàn),論文為包裝獎項、頭銜而戰(zhàn),這些獎項、頭銜除了真金白銀和利益,到底有什么意義?中國科研為這些所累,宛如皇帝的新裝誰也不揭穿它。
真正想做科研的卻得不到支持,真正要做的東西卻得不到條件。
什么時侯多一點科研條件、少一點評比,什么時侯申請經(jīng)費比較自由、簡單、容易,什么時侯少搞文山書海、少搞評獎、少玩虛的,什么時侯中國科研就上去了。不同于工廠生產(chǎn),大學的科研應該是養(yǎng)一批科學閑人在自由探索,有真東西你自己拿出來就是,而不是時時在為他們數(shù)雞蛋。
(陳建林)
論文迷主導下的科研該休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