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篇優(yōu)秀的論文是有價值的。作為相應領域的專家,審稿人應該能發(fā)現(xiàn)論文中的價值(如果有的話)。然而,如果論文中的出彩之處沒有得到很好的表達,會削弱論文的價值。 邏輯結構是良好表達的第一要素。
根據范例,技術性論文的標準結構如下:
(1)摘要
(2)引言
(3)論文正文(技術、結果、討論)
(4)結論
(5)參考文獻
(6)表格
(7)圖片(和標題)
當然,這幾部分會根據主題和期刊的要求略有不同,但總體概念一致。如果作者沒有遵循這個結構,那么讀者很快就會明白為什么這種結構是必要的。
即使論文是按標準結構寫的,也可能存在重大問題。(標準結構簡化了論文缺陷的識別過程。)以下是在上述各部分中遇到的常見錯誤。
閱讀整篇論文前后的摘要。是否真的概括了全文?是否包括結論以及對原問題的陳述?同樣的內容是否還出現(xiàn)在了論文其他地方?值得注意的是,摘要往往是匆忙撰寫的,有時不是由主要作者撰寫,偶爾甚至會出現(xiàn)正文中沒有討論過的信息。
引言應該要解釋該研究主題的重要性。論文的讀者將能夠自行決定引言的范圍。如果這篇論文是關于一種新的化學反應,即將發(fā)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志上,那么也許沒有必要向讀者解釋有機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許多技術性論文的引言過于寬泛,通常前幾段可以刪掉。還要注意作者是否只引用了他自己的論文作為研究背景?有一個"相關工作"部分是很常見的。但這是非必要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來展示以前的工作。在整篇論文中,最好將相關工作的參考文獻分布到最有意義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考察作者是否對相關領域的工作給予了應有的重視。
論文的主體部分是最需要審稿人專業(yè)知識的部分。
當審稿人閱讀論文時,要考慮文中的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是否清晰。作者是否在適當的時候在他的分析中綜合了對錯誤和不確定性的討論?作者也很難確定自己論文的哪些部分是核心部分,哪些部分是不相關的或不那么重要的。(有時作者并沒有仔細考慮他的讀者。)因此,審稿人需要考慮哪些材料應該刪除。詳略是否得當?呈現(xiàn)的數據是否過多?許多期刊文章是一些冗長且詳細的內部報告的濃縮。查閱內部報告以了解詳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尤其是當只有少數讀者感興趣時這一方式是適用的。(如果他們想知道細節(jié),他們還可以給該報告的作者寫信)。然而,當論文有頁數限制時,作者可能無法插入足夠的細節(jié)。作為審稿人,識別這些論文后,通常會建議哪些內容可以刪除,以保持論文篇幅在限制范圍內。
在閱讀論文正文時,要整體考慮論文主題。這篇論文的工作量夠嗎?論文是否嚴謹?或者這篇論文是否應該分成兩篇?
結論應該直接來自論文的主體部分。結論中不應該有出人意料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不要引入新的內容。一些作者試圖通過“獲取”其它地方產生的結果來拓寬他們的結論,這是不可取的。參考文獻能為作者的研究方法提供許多線索。如果所有的參考文獻都是舊的,那么這篇論文立刻就會受到懷疑(但不一定是錯誤的或過時的)。而如果所有的參考文獻都來自作者本人,那么這篇論文需要特別仔細的審查。然而,除此之外,審稿人還應該發(fā)現(xiàn)論文遺漏的內容。作者是否忘了重要的參考文獻?如果可能的話,通過提供引文來幫助作者。
表格、圖片和數據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前提是要深思熟慮地使用。
表格特別容易被濫用。每張表格都有必要嗎?(也許引用一份內部報告就足夠了)。這些表格包含的數字是否超出了實際需要?當使用計算機處理數據,且沒有篩除無關數據時,就會出現(xiàn)這個常見的問題。更糟糕的是,這些無意義的數據使表格顯得凌亂,從而使讀者更難獲取有效數據。消零可以使表格更簡潔。例如:
1.3732145→1.4
0.00045km→45cm
用圖表替換表格可以避免這兩個問題。圖表往往能夠比表格更好地展示數據。隨著計算機繪圖程序的發(fā)展,圖表非常容易繪制。檢查所有圖片和表格是否有合適的標題,并且是否在文本中引用。各種期刊在標題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但最好在標題中用一句話總結結果。 如何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SCI論文? | 責任編輯:曉木蟲 |